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将大肠杆菌(E.coli)细胞和纳米纤维嵌入微生物墨水中,开发出了一种“微生物墨水”。这种“微生物墨水”完全由基因工程微生物细胞所制成,可用于3D生物打印。这项成果对于3D生物打印技术领域开发具有可调机械强度、高细胞活力和高打印保真度的高级生物墨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
3D生物打印是从3D打印逐层构建材料并最终形成产品的增材制造过程演化而来,其能够生产可精确控制的组织复杂度类似的3D组织构建物。3D生物打印中使用的材料包含活细胞和生物材料,一般被称为“生物墨水”。生物墨水首先要有很好的生物活性,类似于体内细胞外基质一般,以便在打印成型后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建立起细胞间的联系。其次就是要求具有很好的成形性,而且是在打印时要好的流动性,打印后又能很快地固化成型。
来自哈佛大学的Anna和Avinash带着研究团队着手开发一种,被他们叫做“微生物墨水(microbialink)”的打印材料。这种材料完全由基因工程微生物细胞所制成,经过程序化设计使蛋白质单体自下而上的分层自组装为纳米纤维,并进一步构成包含了可挤出水凝胶的纳米纤维网络。他们通过基因工程将大肠杆菌(E.coli)细胞和纳米纤维嵌入微生物墨水中,显示了3D打印治疗性生物材料、隔离性生物材料和可调节性生物材料等多种潜在生物墨水的可能。
这项成果对于3D生物打印技术领域开发具有可调机械强度、高细胞活力和高打印保真度的高级生物墨水,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,扩展了研究思维。